華文原創圖畫書的過去與未來:2023上海國際童書展側記

我有幸獲得豐子愷組委會與上海國際童書展組委會邀請,於2023年11月17-19日 赴會分享鴻飛文化在法國出版華人原創童書的經驗。以“如何跨越語言和文化的界限——華文原創圖畫書的過去與未來” 為主題的圓桌論壇在17日下午進行,由方衛平教授主持,唐亞明、談鳳霞、黃麗、董欣佳諸位老師與我總共六個人依次發言,周翔和余麗瓊老師也特地撥冗來到現場。我將分享大綱記錄如下,希望它能成為一塊墊腳石,幫助我們用平穩的步伐走向廣闊的天地。

我的分享分三大部分:

.

鴻飛在法國引進華人原創圖畫書 :

《團圓》、《外婆家的馬》和《蘇丹的犀角》法語版的編譯過程和讀者反饋。

小結論:不管是不是華人原創,很多法國讀者選擇樣板化的、符合他們刻板印象的書給小孩,但也有不少讀者單純喜歡好的作品。東方文化視覺元素讓一本書有別於其他的書,讓它更快被正面關注或被排斥。

.

法國人閱讀兒童圖畫書的框架和習慣

成人決定兒童能接觸什麽樣的作品,並令其負載教育、啟蒙和傳承的功能,傳承内容包括價值觀、信念、情感等;

西方主流文化獨占話語權,來自亞洲的作品直接被歸類為非主流文化,不具市場優勢。

小結論:引進書內容不見得一定要迎合法國主流觀點,但一定必須能和法國人的個人及社會關懷產生連結。和法國人的關懷距離太遠的書很難被看見或被推薦。

.

如何跨越西方童書市場的門檻 :

• 國外出版社做引進時首先考慮自己書目和讀者的需要,而不是書來自哪個國家或文化:我們可以努力讓華文原創也進入考慮之列。

• 好書的標準有其相對性:在法國出版考驗的不只是作品的水平,也是讀者(包括專業導讀者)的眼光。

• 長期支持少數可辨識度高的創作者。

• 外譯是一種 「再編輯」。作品被選上後,需要對讀者有深入認識的編輯才能把它編好,在跨文化的情境中更是如此。

• 不管讀者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都是現代人:善用讀者回饋,讓它幫助創作與編輯提升素養。

• 書出版之後,持續創造被聽見被看見的條件:打造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書目,以法國作為中繼站往其他西方國家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