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和書林有約

 

Iching_01.jpg臺北書林書店【繪本。生活。樂讀會】即將開張。“來自外星的訪客”作者洪意晴將於918日以【年輕畫家的真實旅程,奇妙發現】為主題,和讀者分享其創作過程並簽書。鴻飛文化曾經在今年夏天接受 Taiwan Review 雜誌採訪,描述“訪客”這一本書誕生的過程。以下是採訪節錄。有意參加書林讀書會的讀者可以在本文末參考相關資訊。

 

*       *       * 

 

請問貴出版社當初是如何注意到洪意晴的? 後來決定與洪意晴合作的想法與考量爲何?她的創作符合哪些法國市場的需求與貴出版社出書的條件  

 

2010年臺北書展以法國為主賓國,從那時候起鴻飛文化與國内讀者的互動才漸漸增多,洪意晴與鴻飛文化的對話是在這個情境下展開的。我們在2011年春天出版了法國知名插畫家Géraldine Alibeu的作品,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讓洪意晴確信鴻飛是可以陪伴她走上創作路途的出版社。

 

即使法國童書出版界提供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創作空間,無字書還是很難獲得書商與家長的青睞,因爲法國人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仰賴“文字”所代表的權威。然而“訪客”故事動人之處就在於每一個大小讀者的自由詮釋,所以出版之後“訪客”還是得到不少優質導讀團體的注意與推薦,在書展上也常遇到創作者買來珍藏。這一部作品不屬於鴻飛現有目錄上的任何一個系列,可是它卻很貼切地演繹了貫穿所有鴻飛出版品的三大主題:旅行,對未知的好奇,與人我關係。它獨一無二的特性肯定讓鴻飛文化在法國童書出版界鼓勵創作的形象更爲鮮明。 

 

根據您的觀察,洪意晴的創作具有哪些特色和吸引力 

 

洪意晴的圖像世界具有很高的可辨識性。她早期用黑色墨筆在巨幅的畫布或牆上繪製的圖案,形似生物界有機組織但也遊移在抽象表現的範疇,充滿自發趣味的創作過程令其筆下的造物漫溢了神秘的生命力。“訪客”這個作品讓我們看到作者在細膩的筆觸之外,對色彩語言的敏銳掌握達到另一個新境界。這些圖畫描繪某些正在發生的事,但是沒有任何文字來限制我們的想像。看她的圖畫,好似在觀賞玻璃鏡另一邊的繁複美景,卻聼不見任何聲音:興奮與平靜的感覺同時在觀者的心裏醖釀。 

 

您對洪意晴<來自外星的訪客>可以入選波隆那插畫展,有什麼看法/感想 

 

與我們合作的插畫家有各自的風格,而洪意晴的“訪客”在我們看來,很顯然地是屬於會讓波隆那插畫展評審眼睛一亮的類型。它的可辨識性很高,除了洪意晴,沒有第二個人畫得出來。同時它也透過簡潔有力的色彩與綫條,讓我們用新的眼光看見世界。這是爲什麽我們主動為洪意晴報名並挑選了五幅最具代表性的圖畫寄去波隆那。

 

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地三千多位藝術家遞件,入圍的有七十五位,也就是說每一百個參賽者有超過九十五個會被淘汰。送件之後一百天,臺北的朋友先我們一步看到入圍名單,很興奮地越洋連綫告知,讓我們感到一種“意料中的驚喜”:對出版社而言這是“功德圓滿”的事,因爲我們的職責就是讓藝術家的創作被最多的人看見、了解進而受其感動。我們也希望借這個機會感謝臺北書展基金會贊助洪意晴前來波隆那領獎並且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插畫家和出版社會晤交流。

  

貴出版社自2007年成立以來, 已與幾位台灣插畫家合作?您如何看待台灣插畫家作品的呈現 

 

鴻飛文化邀請法國的插畫家詮釋華文作家的故事,已經用法文出版過若干近代與當代臺灣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包括楊喚、施佩君、林世仁和邱蕙瑛。我們迄今還沒有機會和臺灣的插畫家合作,洪意晴是唯一的例外。如果臺灣有適合介紹給法國讀者的圖文創作,我們很樂意繼續朝這一個方向努力。

 

臺灣插畫家歷年來的表現已經受到國際重要大獎的肯定,包括意大利的波隆那童書插畫獎。同時,童書出版牽涉層面很廣,包括對市場形態與讀者閲讀習慣的掌握;能夠跨越歷史與文化藩籬與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讀者產生邂逅的圖文創作還是屬於可遇不可求的吉光片羽。我相信假以時日,臺灣插畫家日趨成熟的表現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在國外發光發亮。

 

*       *       *

 

採訪記者Kelly Her何佳珊。Taiwan Review“台灣評論月刊”主要發行於英語系國家,另並以德、法、俄及西班牙語譯本發行於世界各地,同時也在國內誠品書店、Page One有販售,是外國人社群在台灣工作、生活的參考。

 

臺北書林書店【繪本。生活。樂讀會】報名專線: 02-23658617 

圖片來源:臺北書展基金會。

 

Iching_04.jpg

 

法國兒童文學裏的臺灣觀點

David-Umberto Signoretti 為巴黎資深圖書館員,多年來收藏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兒童文學讀物,並透過個人網站和讀者分享其心得與分析。以陳致元和幾米的作品為主軸的“臺灣觀點”一文轉載自其專題報導 Regards de Taïwan,翻譯過程中陳玉金小姐不吝協助確認若干細節,特此致謝。翻譯:葉俊良。

*  *  *

法國小朋友直到最近幾年才有機會探看臺灣兒童文學一隅。這些被翻譯成法文的繪本數量很少,它們反映了作者對自己國家的看法。它並不盡然是國家認同的表述,而是一種對自我的追求。和快速成長的南韓一樣,這些故事裏孤獨的主人翁在冰冷無情的大都會裏尋找自我,但是類比僅止于此。韓國人在大自然與鄉村裏尋找自己的根,尋找過往的記憶,臺灣的年輕人尋找的則是他們的未來。

臺灣繪本裏的城市很現代,但是沒有提供任何出路。“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法譯:最美的聖誕節)陪我們走進一個戀舊的貧窮人家,城市只是個配角。小魚在街上玩耍,孤單的身影游走在淺灰色的城市之間,沒有太多歡愉。這些觀點一針見血,讓人赤裸的靈魂無所遁形。沒毛雞赤著身體,牠的同伴個個身上是五色彩衣,不停地嘲笑牠。Guji Guji裏想要改變身份的小鱷魚後來為自己發明了一個獨特的角色。

尋找自我,建構自我。幸福並不來自於世俗的成功或財富。“幸運兒” 裏董事長的一切都讓人既羨慕又忌妒。有一天,他的背上長出一對翅膀。他自由了,想飛到哪裏就飛到哪裏。但是人們很快就忘記他。原來,自由飛翔也意味著獨自面對坎坷的前路。

這些人物欠缺的是希望與夢想。一如“森林裏的秘密”所揭示:沒有夢想的城市令人感到悲傷!這個經常出現在蔡明亮電影裏的冰冷荒涼的城市,極度缺乏溝通,怎樣也暖和不起來。“月亮忘記了”描繪城市裏的人們充滿焦慮地仰望漆黑的天空,尋找月亮。月亮不見了,貨車忙著在陰暗的憂傷城市裏配送一個個微笑的月亮……

我們的主人翁尋找未來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定位有明確的信念。獨特的藍石頭穿越時空旅行,卻在它初始的森林裏找到存在的圓滿。“海角樂園”(注)裏的朗朗自由地走向世界遊歷,但不曾忘記他所來自的島嶼。熊爸爸離開家人來到西方一座大城市,但那只不過是回家之前一個努力工作的地方。在法國兒童文學裏,中國故事人物往往是西方人憑空想像的投射,韓國故事裏的人則戀戀不忘失去的童年。本文所列舉的臺灣作家講述的故事卻反映了對未來的追求,其普世性和本土性共同造就了它們感人的力量。

 

注:L’Autre bout du monde, 葉俊良著,法國鴻飛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