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文期刊 Le Petit Journal 採訪

 

hongkong,le petit journal,hongfei cultures,chine   1- 你來自臺灣,什麽因素促使你前往法國?是源自一份特殊的關係還是偶然?

我在南臺灣出生長大。高雄港的海景很早就吸引我到海外廣闊的世界去探險。而自從我開始學習讀寫,我就直覺地意識到:語言與文字可以帶我旅行到很遠的地方,比世界盡頭還要遠的地方——人的内心就是。我大學時主修物理,同時也選修了有關歐洲文學的重點課程,而文學理論與批評裏有不少概念都得透過法文來理解與表達,我有了法語基礎之後才開始考慮來法國學習一門實用的專業(建築)。

 

2-  你和法國與歐洲初次接觸的情況與感想是什麽?

這可説來話長!我1992年抵達法國感覺像降落在一顆外星球上。當時我沒有意識到:相對於英國而言,我對法國的了解很少。進了建築學院之後,感覺法國朋友很友善但是總覺得有文化上的隔閡。在華麗的建築、香水與美酒之外,生活裏有一種空虛的感覺:法國朋友似乎聼不到我想要和他們分享什麽。我在心裏和小王子一樣嘆氣:“不管什麽都要人解釋:這樣子很累!”這個情形一直到我2004-2005年旅居英國牛津之後才有所轉變 :我所喜愛的英國作家讓我在那裏有回到家的感覺,但是與英國人相處也幫助我意識到我和法國人氣性相通之處。我對法國有了新的理解,也不再把法國當作可以隨時一走了之的地方。2008年起,我為參加大大小小的書展走遍法國各地,遇見各行各業裏形形色色的法國人,不僅對這個國家有更深刻的體認,也因此而發現了更多的自己。 

我喜歡旅行,去過不少西歐和中歐的國家,包括捷克和匈牙利。法國擁有輝煌的歷史與先進的技術,是歐洲一顆璀璨的明珠。但是我想對許多亞洲人而言,歐洲並不止於拿破侖和凡爾賽宮,歐洲也是多瑙河,荷蘭的風車,貝多芬,莫札特與歌德。這些繽紛多彩的元素(文藝復興,童話,城堡,傳説,哲學……)都是歐洲令世人矚目的特點。在這個文化氛圍裏,我覺得面對世界開放的法國最美:當她與世界共舞而不是以冰霜美人的姿態傲視群倫的時候,她更是讓人無法抗拒。

 

3-  編寫中國的傳説與故事,其意義是否在於發揚並分享你的文化? 

   

認真說起來,我並沒有立志要發揚自己的文化。也許我們的出版品讓中國人文精神得以走出漢學界,走向法國的平民大衆,但那並不是一種刻意的追求。我很喜歡中國文學,但是其他文明產生的文學並不見得比它遜色。鴻飛文化從中國文學裏汲取靈感製作圖書,主要是希望陪伴小朋友探索一個比他們的父母所知更爲廣闊的新世界。我們的目標不是把每一個小孩教導成一個小漢學家,而是幫助他體驗不同文化豐富自己人生的可能性,鼓勵他對世界產生好奇,進而創造一個開放的未來。

我所要分享的是對各個文化的尊重與理解。曾子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我在中國文學傳統之中學會了用詩意和精確的語言來抒發並傳達個人獨特的想像和體驗。即使用法文寫作,這一份自我要求並不曾改變。如果我的作品能幫助小朋友用勝過我的姿態去關心這個世界,讓文化因著一代接一代的創造力而蓬勃生發,那將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翻譯自2013年1月香港綫上法文期刊 Le Petit Journal 採訪報導。

圖案取自2011年出版 葉公好龍 Le duc aime le dragon,繪者Valérie Du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