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兒童文學裏的臺灣觀點

David-Umberto Signoretti 為巴黎資深圖書館員,多年來收藏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兒童文學讀物,並透過個人網站和讀者分享其心得與分析。以陳致元和幾米的作品為主軸的“臺灣觀點”一文轉載自其專題報導 Regards de Taïwan,翻譯過程中陳玉金小姐不吝協助確認若干細節,特此致謝。翻譯:葉俊良。

*  *  *

法國小朋友直到最近幾年才有機會探看臺灣兒童文學一隅。這些被翻譯成法文的繪本數量很少,它們反映了作者對自己國家的看法。它並不盡然是國家認同的表述,而是一種對自我的追求。和快速成長的南韓一樣,這些故事裏孤獨的主人翁在冰冷無情的大都會裏尋找自我,但是類比僅止于此。韓國人在大自然與鄉村裏尋找自己的根,尋找過往的記憶,臺灣的年輕人尋找的則是他們的未來。

臺灣繪本裏的城市很現代,但是沒有提供任何出路。“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法譯:最美的聖誕節)陪我們走進一個戀舊的貧窮人家,城市只是個配角。小魚在街上玩耍,孤單的身影游走在淺灰色的城市之間,沒有太多歡愉。這些觀點一針見血,讓人赤裸的靈魂無所遁形。沒毛雞赤著身體,牠的同伴個個身上是五色彩衣,不停地嘲笑牠。Guji Guji裏想要改變身份的小鱷魚後來為自己發明了一個獨特的角色。

尋找自我,建構自我。幸福並不來自於世俗的成功或財富。“幸運兒” 裏董事長的一切都讓人既羨慕又忌妒。有一天,他的背上長出一對翅膀。他自由了,想飛到哪裏就飛到哪裏。但是人們很快就忘記他。原來,自由飛翔也意味著獨自面對坎坷的前路。

這些人物欠缺的是希望與夢想。一如“森林裏的秘密”所揭示:沒有夢想的城市令人感到悲傷!這個經常出現在蔡明亮電影裏的冰冷荒涼的城市,極度缺乏溝通,怎樣也暖和不起來。“月亮忘記了”描繪城市裏的人們充滿焦慮地仰望漆黑的天空,尋找月亮。月亮不見了,貨車忙著在陰暗的憂傷城市裏配送一個個微笑的月亮……

我們的主人翁尋找未來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定位有明確的信念。獨特的藍石頭穿越時空旅行,卻在它初始的森林裏找到存在的圓滿。“海角樂園”(注)裏的朗朗自由地走向世界遊歷,但不曾忘記他所來自的島嶼。熊爸爸離開家人來到西方一座大城市,但那只不過是回家之前一個努力工作的地方。在法國兒童文學裏,中國故事人物往往是西方人憑空想像的投射,韓國故事裏的人則戀戀不忘失去的童年。本文所列舉的臺灣作家講述的故事卻反映了對未來的追求,其普世性和本土性共同造就了它們感人的力量。

 

注:L’Autre bout du monde, 葉俊良著,法國鴻飛文化出版。

 

 

 

香港法文期刊 Le Petit Journal 採訪

 

hongkong,le petit journal,hongfei cultures,chine   1- 你來自臺灣,什麽因素促使你前往法國?是源自一份特殊的關係還是偶然?

我在南臺灣出生長大。高雄港的海景很早就吸引我到海外廣闊的世界去探險。而自從我開始學習讀寫,我就直覺地意識到:語言與文字可以帶我旅行到很遠的地方,比世界盡頭還要遠的地方——人的内心就是。我大學時主修物理,同時也選修了有關歐洲文學的重點課程,而文學理論與批評裏有不少概念都得透過法文來理解與表達,我有了法語基礎之後才開始考慮來法國學習一門實用的專業(建築)。

 

2-  你和法國與歐洲初次接觸的情況與感想是什麽?

這可説來話長!我1992年抵達法國感覺像降落在一顆外星球上。當時我沒有意識到:相對於英國而言,我對法國的了解很少。進了建築學院之後,感覺法國朋友很友善但是總覺得有文化上的隔閡。在華麗的建築、香水與美酒之外,生活裏有一種空虛的感覺:法國朋友似乎聼不到我想要和他們分享什麽。我在心裏和小王子一樣嘆氣:“不管什麽都要人解釋:這樣子很累!”這個情形一直到我2004-2005年旅居英國牛津之後才有所轉變 :我所喜愛的英國作家讓我在那裏有回到家的感覺,但是與英國人相處也幫助我意識到我和法國人氣性相通之處。我對法國有了新的理解,也不再把法國當作可以隨時一走了之的地方。2008年起,我為參加大大小小的書展走遍法國各地,遇見各行各業裏形形色色的法國人,不僅對這個國家有更深刻的體認,也因此而發現了更多的自己。 

我喜歡旅行,去過不少西歐和中歐的國家,包括捷克和匈牙利。法國擁有輝煌的歷史與先進的技術,是歐洲一顆璀璨的明珠。但是我想對許多亞洲人而言,歐洲並不止於拿破侖和凡爾賽宮,歐洲也是多瑙河,荷蘭的風車,貝多芬,莫札特與歌德。這些繽紛多彩的元素(文藝復興,童話,城堡,傳説,哲學……)都是歐洲令世人矚目的特點。在這個文化氛圍裏,我覺得面對世界開放的法國最美:當她與世界共舞而不是以冰霜美人的姿態傲視群倫的時候,她更是讓人無法抗拒。

 

3-  編寫中國的傳説與故事,其意義是否在於發揚並分享你的文化? 

   

認真說起來,我並沒有立志要發揚自己的文化。也許我們的出版品讓中國人文精神得以走出漢學界,走向法國的平民大衆,但那並不是一種刻意的追求。我很喜歡中國文學,但是其他文明產生的文學並不見得比它遜色。鴻飛文化從中國文學裏汲取靈感製作圖書,主要是希望陪伴小朋友探索一個比他們的父母所知更爲廣闊的新世界。我們的目標不是把每一個小孩教導成一個小漢學家,而是幫助他體驗不同文化豐富自己人生的可能性,鼓勵他對世界產生好奇,進而創造一個開放的未來。

我所要分享的是對各個文化的尊重與理解。曾子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我在中國文學傳統之中學會了用詩意和精確的語言來抒發並傳達個人獨特的想像和體驗。即使用法文寫作,這一份自我要求並不曾改變。如果我的作品能幫助小朋友用勝過我的姿態去關心這個世界,讓文化因著一代接一代的創造力而蓬勃生發,那將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翻譯自2013年1月香港綫上法文期刊 Le Petit Journal 採訪報導。

圖案取自2011年出版 葉公好龍 Le duc aime le dragon,繪者Valérie Dumas

 

雨婷的家

 la maison de yu ting,anne thiollier,hongfei cultures

雨婷的家裏有個充滿陽光的庭園。庭園裏有專心刺繡的祖母與她的針線籃子。

maison_int_10.jpg

針線籃子旁邊有一棵棗子樹,樹上有一隻蚱蜢。

樹下的黑貓捉弄蚱蜢玩累了,

在針線藍子裏呼嚕呼嚕睡着了。

maison_int_15.jpg

雨婷捧著祖母為她準備的飯,蹲在矮凳上吃午餐。
碗上有湖水的圖案,湖中央有個漁夫在船上釣魚
  

maison_int_7.jpg

 

雨婷吃完午餐的時候,祖母也完成了她的刺繡:

她在雨婷的綉花鞋鞋底繡了花鳥和幸福兩個字。

這個時候,湖上的漁夫也乘著小船回到他溫暖的家。

maison_int_16.jpg

法國資深作家兼插畫家 Anne Thiollier 旅居中國二十年,去年年底她將未發表的深情代表作“雨婷的家”交由鴻飛文化進行編輯,今年秋天出版。我們感謝 Anne Thiollier 對鴻飛製作品質的信心:所有看過她的新書的朋友都公認“雨婷的家”是她出版過最美好的作品。

 

烏鴉公主飛到了法國小學

烏鴉公主是王怡的最新作品,昨天起在法國各級書店與讀者見面。

wang yi,hongfei,princesse corbeau,l'ecole aujourd'hui

故事大綱:一個陰暗濕冷的湖邊,過著平淡單調的日子。有一天,他駕著小船到湖的另一邊散心,卻因爲濃霧而迷失方向,在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靠岸,他發現一隻受傷的烏鴉,用心照顧牠,給牠取名為,直到牠康復之後才讓牠回家。

PC-SurLeLac-pt.jpg

事實上是烏鴉王國的公主。她回過頭來邀請容披上一件黑衣,容身上即時長了一對翅膀,青便帶他一起飛到烏鴉王國去遊歷 ……

wang yi,hongfei,princesse corbeau,l'ecole aujourd'hui

烏鴉公主取材自蒲松齡聊齋志異裏“竹青”篇,來自北京的插畫家兼作家王怡結合色筆與水墨特色,展現她輕快銳利、充滿現代感的筆觸與構圖,讓讀者驚艷於黑暗面紗背後之璀璨天地。烏鴉公主已經入選法國 L’Ecole Aujourd’hui(今日小學)月刊推薦讀物。此一機構根據適讀年齡,每年分三個類別各遴選 7 10 種童書,透過月刊裏精美的教案推薦給全國各個幼稚園與小學的老師,老師們與三十個班級的學童作互動,五個月之後評審選出最優秀作品。今年與烏鴉公主入選小學繪本項目的其他六種童書來自各大出版社(Autrement, Gallimard, Seuil等)。祝烏鴉公主一路風光順利。

CORBEAU_Couv_Final-my2.jpg

©鴻飛出版2012

愛流汐漲

maree-10_100dpi.jpg一般而言,法國讀者對於亞洲的文學作品了解程度並不高,只有少數幾位被文學獎肯定的作家的名字會被記得,至於他們實際上寫了些什麽,絕大多數的人是不曾去了解的。2007年成立的鴻飛文化出版社透過對中文小品文學的編譯,邀請法國插畫家創造精美的插圖,用繪本的方式與法國大小讀者分享清新雋永的小故事。 

愛流汐漲這一篇故事出自許地山(筆名落華生)在一九二〇年代出版的“空山靈雨”文集。故事主要人物只有三、四個,作家對七嵗的寳璜的神態描繪具體生動,而且整體文字結構嚴謹,意蘊飽滿,所以我們有了把它介紹給法國讀者的想法。法文版的編寫忠實地反映了原文含蓄的敍事口吻,雖然故事只發生在一個晚上,可是作者在字裏行間暗示了時間的流逝與人事的變遷,正好可以透過法文字詞對時態精確的講究,以不着痕跡的手法重現。另外,繪本的形式減緩了文字鋪陳的速度,讓它所描繪的樂音和光影,從容地浮現在距離亞洲文化非常遙遠的讀者的耳裏與眼裏。

 

我們為這個故事尋找法國插畫家,很快地為 Mélusine Thiry特殊的風格所吸引。她的正職是劇場的燈光設計,工作之餘也嘗試創造一些圖文。其畫作有兩個層面:其一是剪影,其二是燈畫。也就是說,她可以透過剪紙精確地呈現人物的内心情感與其周遭的情境,同時也借助各種半透明的紙張的顔色和紋路,襯著黑的底色烘托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在製作插畫的過程中,大部分圖畫的構圖與色彩很快地超越了我們的期待,少數幾幅草圖所呈現的父親形象則給人一種窒悶、嚴峻的感覺。我們和她説明了,作家透過父親堅強的外表所要傳達的正是深藏内心的柔情與對孩子的關照——他不給自己的情緒潰的權利。之後,插畫家彷彿也經歷一次心靈洗滌,每一幅畫都成了既莊嚴又溫柔的佳作。這是Mélusine Thiry的第一本繪本

maree-3_72dpi.jpg

月亮悄悄地爬上嵇家的東牆。七嵗的寳璜一看見月亮就要叫爹爹給他燃香,可是他的爹爹卻對著月亮不停地嘆氣。因爲一股哀傷的浪潮正緩緩地漲起,淹沒了他的父親:他的妻子去世,到後天將要滿百日。“爹爹,你為什麽哭呢?難道你也怕大貓來咬你嗎?”

maree-5_72dpi.jpg

 

愛流汐出版之後很快地得到法國書商的注意,因爲它的主題與表現技法在法國童書來説都是比較罕見的。在書展上我們遇見若干思想較爲保守的家長,不喜歡這一本書,也不樂見小孩碰這一本書,因爲“故事太悲傷”。殊不知小孩子看公主王子的故事,也有看膩的一天。不同情緒的呈現與想像,也是陪伴他們成長的精神養分。另外,這個讀法也反應了不同文化的溝通與了解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誤解:許地山描寫的,並不是人生的敗壞與頽喪,而是一種柔中帶剛的生命力,一種尊嚴與美麗。可喜的是,愛流汐漲法文繪本圖文編輯的品質,讓很多不熟悉東方文化的大小讀者直覺地領略到這一點,用珍惜的心情把這一本書帶回家去。我想,他們的書櫃裏應該很難找到第二本這樣的書罷。

 

 

Images extraites de Marée d’amour dans la nuit. Texte : XU Dishan. iIlustrations : Mélusine THIRY. Editions HongFei Cultures 2008

 

 

法國Lire et faire lire 協會

Lire et faire lire讀和伴讀是一個由作家 Alexandre Jardin1999 年在巴黎成立的兒童文學導讀協會。他的靈感來自於法國西部布列塔尼半島從 1985 年起所實行的退休人員在小學與圖書館陪伴小朋友讀書的計劃,所以該協會的宗旨可以説是多方面的:讓最多的學童在學校正規課程之外,領略閲讀的樂趣,同時也讓上一代的人的經驗與童心,透過經常性的伴讀活動與新世代分享。

“讀和伴讀”全國性的協會,在法國 99 個省各有一個分會。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形成這樣可觀的氣候,主要是結合兩個歷史更悠久的全國性組織的力量的結果。其一是 1866 年成立的、致力於全民教育的教育陣綫La ligue de l’enseignement,旗下有超過三萬個和教育推廣相關的協會,另一個是成員衆多的全國家庭協會聯盟L’Union nationale des associations familiales,成員包括九十萬個家庭與八千個協會,在每一省也都有據點。

lire et faire lire,la lige de l'enseignement,l'union départementale des associations familiales de la meuse,philippe geuring

默玆省巴勒迪克 Bar-le-Duc 圖書館

 

根據統計,2009 年,也就是”讀和伴讀”成立十年時,全國有一萬二千個伴讀志工,在 5500 個國小、圖書館或育樂中心伴讀,每星期一次或數次,受惠的學童有二十五萬個。志工是退休或超過 50 嵗的人,自願付出一部分的閒暇時間(通常是學校課程之外的時間,包括假期),經過一個月的試用,通常會至少做滿一年,以便與小朋友作經常性的互動。志工使用的圖書書單多半是參考法國各優質導讀協會的推薦,活動的形式配合學校老師教學或圖書館的需要來擬定,但也有很大的自由度,畢竟這是個課外活動,分享閲讀的樂趣才是它的重點。

鴻飛文化與”讀和伴讀”協會結緣是 2008 年的事。那時出版社成立剛滿一年。法國東北部有一個小城的書商喜歡我們的書,推薦給”讀和伴讀”默玆省的分會負責人 Elodie Aimond。她隨即邀請我們去為志工作一個全天的座談會。後來我們得知協會的經費很有限,一年只能辦大約兩場這樣的活動。當時認識鴻飛的人很少,所以該分會對鴻飛的力挺自然是讓我們銘感不已。今年六月13日,該分會成立滿十周年,又熱情邀請我和黎雅格去慶祝,我們也集結一些發表過的有關編輯與創作的文章,印了一本小冊子贈送給在場的五十個志工。午餐時我和全國家庭協會聯盟的默玆省代表 Philippe Geuring 並肩而坐,他是牙醫師,但是十年下來自願無償每個禮拜奉獻兩天給協會,談笑風生,的確是好人一個! 

lire et faire lire,la lige de l'enseignement,l'union départementale des associations familiales de la meuse,philippe geuring

今年夏天鴻飛應”讀和伴讀”總會的號召捐了 50 冊的書,這些書將被分送至各省的兒童育樂中心,供志工與孩童分享。説不定此時此刻,法國某個地方有一個慈祥的老奶奶正和小朋友講述“海角樂園”裏朗朗與外婆在旗津的故事……

 

法國 TATOULU 文學獎

69日星期六下午,托“獸和一群長得很像的小魚”的福,和黎雅格到巴黎18Roland Dorgelès 國中去參加 TATOULU 文學獎(註)決選與頒獎典禮。看到操場裏擠滿了大人小孩,真的嚇了一跳。這個獎是全國性的,所以一部份在場的人是從外省來的,大樹下的臨時書店也是法國南部的書店來打點的。

tatoulu,pei-chun shih,géraldine alibeu,hongfei,thierry dedieu,valérie dumas,agnès de lestrade

所有入圍的書都有一曡在那裏供小讀者和家長選購,書店主人也為施佩君製作了名牌!我就坐在一曡獸的後面以譯者身份一直簽一直簽。眼前只要是人,都是喜歡看書的人。在這種場合,不必反過來央求他們買書,說實在的,感覺超好(但前提是施小姐寫得真是精彩呀)。   

 tatoulu,pei-chun shih,géraldine alibeu,hongfei,thierry dedieu,valérie dumas,agnès de lestrade

埋首簽了一刻鐘,大家從操場散開,到樓上各個教室去,小朋友根據不同年齡分組辯論,開始決選過程。在獸所屬的級別(小學二、三年級)總共來了59位代表不同地區的小朋友,分成三小組在不同的教室裏,輪番發表意見,過程大約個半小時。獸的競爭者有其他五本書,其中兩本是和鴻飛合作的作家在別的出版社發表的作品,分別是 Thierry DedieuLe Roi des sablesValérie DumasLa Princesse parfaite。就當作是鴻飛要發的跡象吧。呵呵。

Prix Tatoulu vert 2012

分組辯論結束之後,還沒聽到誰得獎就又到臨時書店簽書,之後才知道幸運兒是 Agnès de Lestrade Un indien dans mon jardin。無論如何,感謝這個獎與獸幫我們贏得了許多優質的讀者! 

 

(註)TATOULU 文學獎鼓勵“耐讀”的兒童文學作品,其名稱是“你全都讀到了嗎”(T’as tout lu ?)的諧音。其網站現在整理中,重新開啓時我們將另外撰文介紹其緣由與運作方式。

Prix Tatoulu

 

時間的禮物

QS.jpg我有幸在去年夏天親炙童書作家林世仁的出塵風采,同時邀請法國插畫家 Joanna Boillat 合作,展開”四季的禮物”法文繪本的編輯;該書順利在清朗的五月天與法國讀者會面.願見書中主角吉普賽人所到之處,四季流轉,美麗長存. 

. . . . .

時間的禮物 / 轉載自林世仁網頁
 
轉眼五月已進入倒數了,回想這一個月,在創作上最值得記下的日子是「五月三日」。這一天,我的法文版繪本《四季的禮物》正式在法國上市。

稍早,出版社鴻飛文化曾做了一支廣告片放在臉書上,轉製得跟書一樣純淨、有氣氛。年初看到繪本時,我還猜想畫者會不會是一位仍愛作夢的年輕女子?沒想到,是一位六十歲的可愛婆婆!這篇童話是我進入兒文界第一年的作品,很能代表我當時的風格。隔了十九年再看,我還是很喜歡它。今年一月,因為發新聞稿的需要,寫過幾句話。我把它們附在下面,當作一次美好的紀念:  

1993年1月3日,我寫下<四季的禮物>,1995年它收錄在我的第一本童話集《十四個窗口》裡。當時,我曾在心中暗自揣想:這篇故事如果能做成圖畫書,應該會很好看吧?(閲讀全文請點擊童書新樂園連結)


http://www.hongfei-cultures.com/-BanqueImageSite/Titre-VoirPlus/catalogue_titre_cadeauquatresaisons_film.wmv
 

 

法國兒童文學特刊:來自臺灣的獸

施佩君,獸和長得一群很像的小魚,Géraldine Alibeu, la revue des livres pour enfants, La Bête et les petits poissons qui se ressemblent beaucoup我在上一篇短文提到法國兒童文學中心 La Joie par les livres2008年正式納入國家圖書館的編制,出版名為 La Revue des livres pour enfants 的季刊,並於每一年的十一月出版特刊,介紹該中心的年度選書。

所有在法國發行的圖書都必須依法寄送兩冊給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兒童文學中心一年收到一萬種童書(包括啓蒙書、圖畫故事書、參考書、漫畫、青少年小説等),年末的特刊精選 800 冊介紹給專業人士,以便反映童書界“旺盛多元的創造力。這些書不是單純的消費性商品,而是能夠激發好奇心與批判力、給人感動與歡笑、活化想像力的作品。”(Edito n°261, nov 2011)

近一期特刊介紹在20109月至20119月期間出版的童書。鴻飛文化入選的作品為“獸和一群長得很像的小魚”(La Bête et les petits poissons qui se ressemblent beaucoup),歸在“有插圖的文字”(textes illustrés)類,引文摘譯如下:“和往常一樣,這一類涵納了不少外文作家的作品。今年入選的17種裏就有7種源自國外,以英文作品爲其大宗。這些翻譯讓法國的小讀者親炙國外的經典文學與當代創作。我們特別推薦兩本很有意思的作品,一本來自臺灣,另一本來自葡萄牙古典文學。”

關於施佩君的作品,介紹條目翻譯如下:“在邂逅和奇遇之間,四個小故事發生在不知名的獸身上,生動地呈現孩童所關注的提問與想望。這些故事透過具體的情境,引導讀者思考自明性、意願與自我肯定的含義。簡潔又細膩的插畫賦予主角鮮明的意象,其不尋常的外貌加強這些生命小啓示的深度,確實投合小朋友的心思。”
 

獸和一群長得很像的小魚:文/施佩君,圖/Géraldine Alibeu, 鴻飛文化2011年出版。更多資料請點擊右列“報導:作家與畫家”項下連結。 

法國兒童文學研究濫觴

petite-bibliotheque-ronde.jpg小圓圖書館 La Petite Bibliothèque Ronde 可以説是法國兒童文學研究與推廣的起源地。

話説六〇年代,法國戰後各項建設突飛猛進,人口往大都市集中,很多人從老舊的房子搬進寬敞明亮又有衛浴設備的現代化集合住宅(類似國宅)。這些社區的兒童與青少年爲數衆多,卻沒有配套的設施提供文化、娛樂、教育等活動。  

與此同時,來自法國東部阿爾薩斯省的 Anne Schlumberger 繼承了家族的文化資產與財富,周遊列國,在美國看見圖書館對社區孩童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回到法國後起了在巴黎近郊 Clamart 興建一座社區圖書館的想法。

造型前衛的小圓圖書館在1965年啓用,所有的建造與營運經費由Anne Schlumberger 一肩扛下,過了十八年才由市政府接收,繼續為讀者服務。近四十年期間,小圓圖書館以“全國兒童圖書中心”之名,為國内外兒童文學與圖書館專業人員定期舉辦研討會,並出版名為 La revue des Livres pour enfants 的期刊。2008年,全國兒童圖書中心與期刊成爲法國國家圖書館編制的一部分。

2007年起,小圓圖書館與龐畢度文化中心圖書館同時被賦予一個新任務:探討數位時代兒童與青少年新的閲讀方式。

 

圖片來源/source de l’image : La Petite Bibliothèque Ronde